汪青松

来源:伟德官网    发布时间:2021-04-09 12:00:00

一、个人简况

汪青松,伟德官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学名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常务理事。

1956年9月出生于安徽怀宁,在桐城务过农。1975-1977年先后在怀宁中学、桐城县青草初中担任民办教师。1977年考取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1982年2月留校担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先后从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教学, 1993年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政治学教授,1996年主持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共党史硕士点建设。1993-1998年先后任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董事长。

1998年调任安庆师范学院副经理,2002年任党委副书记、经理。主持安徽省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 建设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硕士点建设;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入选教育部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主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文教育”先后获国家特色专业、国家教学团队,主持国家大员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2004年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2009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08年11月-2010年10月任安徽行政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经理。2010年10月-2011年8月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安徽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伟德官网兼职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任安徽省马克思主义学会会长,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1997年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入选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999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6年获安徽省高校先进德育工作者奖,2007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教学名师,2008年被评为首届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2011年被引进至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5月-2016年5月任上海师范大学伟德官网经理。2018年被引进至伟德官网。

二、学术成就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曾主持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经典作家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基本观点研究》(04MZD02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研究》(05BKS013)。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上海中西书局、上海社会院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8部、合著10部,主编教材18部,参加中央宣传部组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的编写。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高校理论战线》、《中国科技论坛》、《毛泽东思想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学术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安徽史学》、《晋阳学刊》、《理论学刊》、《学海》、《内蒙古社会科学》、《探索》、《理论探讨》、《中国高教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大学教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1998年,“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比较分析”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邓小平理论课程建设研究”获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邓小平关于制度与体制划分思想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获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当代中国两次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历史经验”获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3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获安徽省高校精品课程;2005年,“综合拓展,人文为本——高师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获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高师院校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2012年,专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文丛》)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重点出版物。2013年,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专著《中国改革与中国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和教育部“高校主题出版工程”。

2013年主持上海市重点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中国梦:筑就中国人的信仰”。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

2000年以来发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研究论文:

(1)《情感教学与邓小平理论教育》,《光明日报》2000年8月16日;

(2)《论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次战略西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4期;

(3)《邓小平理论教育与大员工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9期;

(4)《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发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

(5)《21世纪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5期;

(6)《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和解决全局性问题——学习江泽民驾驭全局战略思维的体会》,《求是》2002年第7期;

(7)《“三个代表”与新世纪吸收新党员的标准创新》,《党的文献》2002年第2期;

(8)《党的创建与“三个代表”作为立党之本的确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3期;

(9)《人心向背与执政兴衰》,《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10期;

(10)《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5期;

(11)《论中国第二次革命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1期;

(12)《论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双重主题及其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4期;

(14)《开拓理论视野,推动理论创新》,《光明日报》2003年12月 9日;

(15)《对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历史考察》,《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第3期;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4期;

(17)《胡锦涛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阐释》,《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6期;

(18)《论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党的文献》2005年第1期;

(19)《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

(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人民日报》2005年9月9日;

(2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与历史地位》,《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5期;

(22)《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及历史地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

(23)《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

(24)《试析当前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定位》,《政治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5)《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新阐释》,《光明日报》2006年8月7日;

(26)《社会主义本质论认识的重大创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6期;

(27)《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1期;

(28)《“四信”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文献》2007年第5期;

(2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

(30)《节能减排与绿色建筑的推广》,《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第5期;

(3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人民日报》2008年4月11日;

(32)《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式创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6期;

(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哲学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5期;

(35)《新中国6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6期;

(36)《邓小平企业管理思想的战略性特征》,《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

(37)《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安徽史学》2010年第5期;

(38)《两个转变的互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实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6期;

(39)《行政体制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40)《马克思社会发展“三维模式”的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5期;

(41)《当代中国从“速度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型的历史性意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4期;

(42)《科学发展观科学体系探析与建构》,《探索》2012年第4期;

(43)《马克思主义“三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6期;

(44)《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模式的新境界》,《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第2期;

(45)《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梦理想信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

(46)《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光明日报》2013年11月22日;

(47)《毛泽东的群众观与群众路线工作法的当代意义》,《江淮论坛》2014年第1期;

(48)《中国梦:筑就当下中国人的信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9)《中国梦的“三分法”哲学思维》,《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第6期;

(50)《“两个不走”:中国道路的方向性规定》,《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6期;

(51)《邓小平改革胆略与习近平改革思维》,《理论探讨》2014年第6期;

(52)《恩格斯理想信念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5期;

(53)《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构想与“三不腐”机制建构》,《兰州学刊》2015年第6期;

(54)《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7期;

(55)《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双重主题及体系架构》,《观察与思考》2016年第8期;

(56)《“不忘初心”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9期;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梦》,《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2期;

(58)《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人类高度》,《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年第4期;

(59)《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六个化”》,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7年第1期;

(60)《论中国梦的历史逻辑——兼论“四个自信”与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3期;

(61)《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4期;

(62)《中国梦的时空维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年第5期;

(6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1期;

(64)《<共产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使命接力》,《江淮论坛》2018年第6期;

(65)《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内涵及其实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