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

来源:伟德官网    发布时间:2016-04-01 00:0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梯次合理,既有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又有充满活力、具有教学创新意识的年轻教师,且形成了对年轻教师传帮带的培养机制,增强了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教研室老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学科专业背景既相通又互补,有着各自研究领域和学术研究特长,并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与研究项目,发表权威与核心刊物论文多篇,专著多部。教研室老师还多人次获得学校教学基金奖、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奖项。

  近年来,教研室老师通过集体备课,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主题演讲、互动讨论、研究性学习、思想面对面、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与探索。一方面“请进来”:多渠道、多路径地引入各种社会教学资源,邀请学术大师、先进典型、社会精英、行业领袖、成功员工、优秀学长进入课堂,将人生的经验感悟传递给大员工;另一方面“走出去”:通过鼓励员工参加社会调研和志愿者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从而努力寓思政教育于文化熏陶与思想浸润之中,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科研与教学成果:课程组曾先后获得上海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上海市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教研室负责人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撰写的“从道德教育灌输走向道德行为自觉”一文获2014年教育部全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征文一等奖。为了更好地探索慕课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与尝试,课程组还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全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上海市课程共享中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全国慕课共享课程试点,获得优秀教学组织奖,并指导员工获得了共享课优秀论文及演讲二等奖。这些教学改革成果的取得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度灌输的教育方法,激发了员工道德学习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员工积极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也丰富拓展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教研室所承担的思政课程早在2007年便评为学校精品课程,2013年成功申报上海市重点课程,目前正努力申报建设上海市精品课程项目。

  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教研室十分重视加强团队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和上海市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市教委教学协作组各项教研活动、教学论坛、教学比赛及“超级大课堂”现场教学实验活动并获得好评,有效促进了个人及团队教学能力及影响力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将课堂内教学成果有效转化为员工课堂外的自觉道德行为,不断拓展思政课教学空间和教学影响力,教研室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和指导员工的社团活动、创新实践课题项目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带领员工参加学校“千村调查”暑期定点调研活动。老师们还走出校园,参加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如作为“东方讲坛”特聘讲师,去机关、社区、企业开展“中国梦”宣讲,到五角场街道“道德讲堂”、“智慧学堂”进行公益讲座等,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

  教研室除了做好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承担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团队建设的重任。作为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博士点中的二级硕士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2007年建立至今,已毕业员工20余名,党员比例高,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其中由学科点负责人指导的一名研究生所撰写的硕士论文“当代大员工慈善意识现状与教育问题研究”入选2014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就业方面,所培养的员工均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有高校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公务员、教育培训机构策划及老师、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受到用人单位好评。随着学科点建设的稳步推进,近年来报考思政专业硕士点的员工人数稳定上升,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教研室主任:范静